这几天,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宅垄乡四明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平,一直忙着向乡亲们介绍科学种植花椒的好处。
自从今年8月初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花椒种植示范村培训考察回来后,罗平就下定决心,让四明村的花椒种植更科学、更规范,让乡亲们种下更多“摇钱树”。这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培训考察,是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简称部职业资格中心)专门为四明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定制的,不仅让他们开阔了眼界,也增强了他们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的担当意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作为交通运输部第一结对帮扶工作组成员单位的部职业资格中心,将对口帮扶四明村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战场,加大力度,精准投入。主题教育期间,部职业资格中心对四明村对口帮扶金额近100万元,一批批实实在在的帮扶项目相继落地。
实习记者 杨雷 本报记者 杜爱萍
四明村村民载歌载舞。
四明村村干部与不召寨村村干部交流花椒种植技术。
四明村远眺。
干部沉下去 问题浮上来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第一结对帮扶工作组组长单位部财务审计司的司长许春风带队,到四明村调研产业发展和定点帮扶工作。
“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调研,必须听真言、察实情,带着问题去,务求真答案。”部职业资格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申少君说。2018年5月,申少君带队赴四明村调研两天,详细了解四明村脱贫攻坚情况。时任该中心副主任朱传生于2018年9月到四明村现场确定具体帮扶项目。
今年7月底,部职业资格中心扶贫办副主任沈冬柏也来到四明村,走访了6户贫困户,还在村民杨宗勋家中借宿了一晚,详细了解该中心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各个帮扶项目的进展情况,并与村民共商今后的帮扶举措。
“总体来看,我中心所做的帮扶工作推进顺利,部分已落地见效。”沈冬柏说,截至今年8月底,四明村厕所改造、防护网围栏建设以及村内党务公开、文化建设等帮扶项目已基本完成,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
“杨宗勋家的厕所经过改造,跟城市里的卫生间相差无几,有上下水,地面墙面都铺上了瓷砖,村民在家就能洗上热水澡,干净美观又实用。”沈冬柏亲身体验了杨宗勋家的厕所,对此赞不绝口。
干部沉下去了,问题也就浮上来了。
对口帮扶,不能只给钱或只解决村民眼前棘手的问题,还要培养村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通过这次驻村调研,沈冬柏发现四明村的种养殖业规模小、效益不明显,缺乏脱贫致富效益明显的产业和能够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带头人。
产业兴旺才能增加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四明村拟打造花椒产业,但规模分散、管理方式落后、销售渠道不畅、村民不积极,怎么办?部分党员干部担当意识不够,缺乏带领百姓脱贫的信心,怎么办?当地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怎么办?……一系列问题摆在部职业资格中心面前。
党员干部带头 内生动力活起来
问题找出来了,改进也就顺理成章。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富民强村的基础是建好村委班子,抓好带领全村发展的“火车头”。
四明村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种植高品质花椒的最佳地区之一。为了让大家了解科学种植花椒的好处,部职业资格中心选择了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村和韩家坑村,作为四明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地点。
今年7月29日至8月3日,部职业资格中心出资组织四明村村干部前往不召寨村和韩家坑村开展培训,在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的同时,也开阔了党员干部的眼界,激发了他们的担当意识。
这两个村大规模推广花椒种植已经很多年,在种植和田间管理上积极运用科学手段,花椒产量高、销路旺。近两年,两个村先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另外,这两个村的党建工作经验也值得四明村学习借鉴。
花椒树种下后要细心维护3年才能结果。不召寨村在推广花椒种植时,曾遭遇百姓反对。为解决这一问题,村干部和党员先行先试种植花椒,百姓看到收益后,也慢慢开始种植起来。
“不召寨村的情况与四明村类似,他们的党员干部能发挥带头作用,我们也能。韩家坑村不仅花椒种得好,当地的党员干部还建起了村史馆,加强村内文化建设。”罗平说,让村民放弃传统的花椒种植方法,扩大花椒种植面积,越是有困难,越是需要党员干部冲在前。
为确保培训质量,部职业资格中心委派沈冬柏事先到渑池县踩点,联系对接、考察现场、制定培训方案。他完成四明村驻村调研任务后,又与四明村党员干部一路同行,全程参加培训并提前安排好学员的食宿行。“看到四明村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学习科学种植花椒的用心与专注,我觉得这次培训是很有价值的。这些党员干部不仅学到了知识,通过对标对表,也激发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该中心扶贫办主任陈孝平说。
部职业资格中心还尝试建立支部联学共建的长效机制。在河南培训期间,沈冬柏组织不召寨村和韩家坑村党支部和四明村党支部有关同志围绕支部共建、结对帮扶等工作进行磋商,力促3个党支部定期围绕支部建设和花椒种植加工技术开展交流。据了解,四明村党支部拟邀请不召寨村和韩家坑村的党员干部走亲戚,于今年10月回访四明村。
罗平告诉记者,四明村已有部分党员干部准备在今年10月至11月按照科学方法扩种花椒。为了激发村民积极性,同为部第一结对帮扶工作组成员单位的部离退休干部局,还发动离退休干部捐款,资助四明村种植花椒。
送培上门 思想“站起来”
“每一个扶贫项目、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位参与扶贫工作的人员,都将‘志智双扶’贯穿始终。”申少君说,在对口帮扶工作中,部职业资格中心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
今年1月,包括四明村“两委”干部在内的110余人,参加了部职业资格中心在小金县举办的“四好农村路”专题培训。“举办这次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对‘四好农村路’的认识,掌握工作要求和具体方法,交流工作经验。”沈冬柏说,这次培训邀请了部属科研院所和四川省的相关专家,授课内容深入浅出,效果良好。
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部职业资格中心累计向阿坝地区捐赠道路运输安全驾驶口袋书1.7万余册,其中向小金县捐赠了3000册;投入资金帮助小金县开展电焊工培训,20多名学在职业院校学习。经考核合格后,学员将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培训﹢资格认证﹢就业”的闭环机制已经初步形成。“老百姓自己掌握实用技能,是我们对口帮扶的终极目标。”申少君说,贫困户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就能凭借自身努力加快走出贫困、走向富裕。
据了解,部离退休干部捐助的资金,有一部分将用于资助四明村的贫困学生。
云朵上的藏寨 名片亮起来
“云朵上的藏寨,齐心协力共创生态农村。”在四明村网站首页,这句话格外醒目。
四明村网站是部职业资格中心协调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旨在将其打造成网上农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四明村景色秀丽,民风淳朴,有雪山花椒、耗牛、原生态土鸡和松茸等独具特色的农特产品,我们要借助互联网让这些农特产品走出高原,飞出藏寨。”陈孝平说,比起入住各类电商平台,自建网站需要较少的人力投入。部职业资格中心官网还对四明村网站进行了推介,下一步有望在交通运输部网站推介。
记者看到,四明村网站上有多个手机号,还有一个邮箱。据了解,如果客户中意某一种农特产品,可以拨打电话购买,今后还将增加微信二维码,方便与客户沟通。目前,该网站的运维工作由部职业资格中心承担。未来,该中心将培训四明村村民学会网站运维。
四明村这个典型的高半山村,全村124户共计416人如今已全部脱贫。“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四明村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美丽乡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申少君说。
在部职业资格中心的对口帮扶下,四明村百姓将克服“穷自在”和“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观念,切实发挥巩固脱贫成果、振兴发展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加速走向富裕。
(转载自中国交通报电子报)